CHPC中国热泵 宅配机电
首页 新闻正文

从“卡脖子”到“引领者”,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破局的三大方向

发表于: 来自:暖通家

 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能源革命双重驱动下,中国暖通及制冷行业正经历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技术引领”的关键转型。面对核心技术“卡脖子”、国际标准话语权缺失、低碳转型压力等挑战,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、服务模式升级和标准出海,探索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产业强国”的突围路径。

  

  01、技术创新:国产替代与低碳革命并行  

  在高端核心部件领域,压缩机、高效换热器等仍依赖丹佛斯、谷轮等国际品牌,磁悬浮离心机轴承寿命、变频控制算法等技术差距亟待突破。行业企业正加速攻关材料工艺与精密制造,例如格力研发的磁悬浮压缩机已实现国产化替代,轴承寿命突破10万小时。

  

  低碳制冷剂迭代成为另一焦点。《基加利修正案》要求2030年前淘汰高GWP制冷剂,但国内低GWP制冷剂应用比例不足。美的、海尔等企业通过建立可燃性制冷剂安全实验室,推动低GWP制冷剂的应用落地。此外,数字孪生、AI能效优化算法等技术加速渗透,美的iBUILDING云平台已实现楼宇系统节能20%,但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仍面临数据采集与系统集成短板。

  

  02、产业链重构:从卖设备到卖“能效服务” 

  服务模式革新成为新增长点。格力、美的、海信、海尔等品牌推出“智慧楼宇解决方案”,整合暖通、电梯、安防系统,通过EMC(合同能源管理)模式锁定客户长期服务收益,2023年相关订单增长超50%。但产业链协同不足导致系统能效普遍低于设计值20%-30%,行业呼吁建立覆盖设计、施工、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能效认证体系。

  

  03、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新场景爆发 

  政策端,住建部“十四五”建筑节能规划要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30%,北京、上海强制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,倒逼高效热泵、溶液除湿等技术应用。市场端,数据中心冷却(年增速25%)、冷链物流(2025年市场规模达7000亿元)等新场景催生差异化需求。华为液冷机组适配5G基站高温散热,宁德时代要求冷链仓储温控精度达±0.5℃,推动企业加速技术定制化开发。

  

  业内专家指出,未来五年将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期。在能效竞赛中抢占技术制高点的企业,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“跟随者”蜕变为“引领者”。


留下您的信息如果您对该企业或本条内容感兴趣,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将会有专人跟您联系。

    经营类别
    厂家类别
    所属区域
2025
13/05
10:12
暖通家
分享
  
留言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使用 “扫一扫”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

关注
暖通家
鎏商成长
研习社